第700页

大清药丸 南方赤火 1268 字 2022-10-18

郑观应微微冷笑。几乎全上海的洋行都来分一杯羹,原棉价格怎么会跌。

就算需求没那么高,大家一起抬轿子,水涨船高,也不可能让价格降下去。

在例行的商会讨论中,林玉婵反复提示众友商,注意棉花市场的风险。

“听说欧洲那边的纺织工厂,产量已经有点过剩了……”

但立刻有更多的人反驳:“但纺织厂跟洋行的订单早就签了。纺织厂亏损是他们的事,西人讲究契约,棉花总会照样买的嘛!——好啦好啦,林夫人谨慎一点没错,大家都领情。这价格确实有点虚高,咱们注意点儿就是啦,慢慢抛售,别贪心。”

商人们当然会暗地里提醒自己,泡沫总有撑不住的一天,一定要提前逃顶,保住利润。

然而这“顶”在哪,谁也说不准。

林玉婵也没法按着大家的头往冷水里浸。但凡有一两个人听进去她的劝,就是积德。

再过半个月,原棉交易量放缓。人人期待第二天的价格比今日更高,于是囤货惜售,等待“时机”。

只有林玉婵两手空空,一斤货也没有。她挑个良辰吉日,拉着苏敏官当保镖,抱着洋行们送来的尾款,想找个地方存了。

一共十三万八千两银票,都是她用并不属于自己的棉花,提前售出的货款。

但这钱只是洋行“暂存”在她这里的。一两银子都还不能动。

渣打银行大门敞开,麦加利经理候在门口,拄着手杖,匆匆迎出来。

“林小姐!”他热情地招呼,露出八颗白牙,“亲爱的林小姐,留步!您今天格外光彩照人!让我猜猜,是要来开户的吗?”

“博雅公司抛售大量棉花”的消息,在市场上也小范围传开。外资银行近来放贷频繁,这种消息十分灵通。麦加利经理知道,此时林玉婵手里必然有大额货款,需要保存。

林玉婵微微放慢脚步,念经似的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