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1页

大清药丸 南方赤火 1465 字 2022-10-18

现在她明白这种迷信的源头。此时的香港,确是一骑绝尘,是当之无愧的远东明珠。

一个终身没见过高楼、没坐过轮船的寻常大清百姓,第一次踏上香港的土地,当他仰头凝望那一眼看不到边的联排洋楼、头一次乘坐电梯、使用抽水马桶时,十有八九,会生出“留在这里不回去”的念头吧?

太平绅士推开一扇门:“太太请进。”

太平绅士本人是做地产生意的,在港英政府中颇有门路。把林玉婵请进他的事务所,墙上挂着一幅大大的香港地形图。

“港岛好贵。前年新填得几亩地,价格平得很,二十磅就能买一幅,可惜已经全部售予英商。我推荐这里——九龙角,油麻地,刚才太太也都看过。还有弥敦道两旁商铺,同治六年破产了一半,现在还未开满……如果太太能等,摩星岭西也有开发提案,不过还没筹够资金……对了,太太是在上海做买卖吧?去年沪港通了电报,您随时都可以监督……”

林玉婵笑道:“没那么大手笔。我就看看九龙的地吧。”

林玉婵上海经营博雅公司,算起来已有九年时光。这几年内地政局平静,外交关系友好,她小心经营,靠着几个子公司和各样投资的每年分红,也攒下几万两银子的积蓄。

在万恶的旧社会,贫富差距极大。穷人不得温饱,辛苦一年攒不下一个钱;可是一旦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,只要不吃喝嫖赌抽大烟、不挑衅朝廷胡乱作死,很容易就能达到财务自由。

今日林玉婵因事赴港,想起现代香港各种价格昂贵的鸽子笼,忽然起念,想看看今日的香港地价。

太平绅士殷勤得过分,介绍得天花乱坠,其实林玉婵心里也清楚,是欺她人生地不熟,不谙香港生态,冷热地皮一同推介,把偏僻地段也吹成热闹商圈,就等她掏钱。

不过林玉婵也不以为忤。如今再偏僻的地段,一百年后都是寸土寸金呀!

再说,她也不是完全对香港不了解。最起码,港剧里频频出现的那些地名,什么九龙塘、油麻地、弥敦道、浅水湾、半山……选它准没错。

她估量自己手头的闲钱。依山傍水的豪宅地段已经被洋人占据,譬如太平山根本不许华人居住,她有钱也买不到。但新割让的九龙半岛上,一百英镑就能买一幅宽平的好地,用来出租盖楼或是做商铺皆可,港府只卖牌照,基本不抽税。虽然眼下九龙半岛整体上还是乡土风光,但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政局衬托下,未来的几十年内,它将发展成一个理想的政治经济避风港,投资收益必然不菲。

林玉婵要来最新的港英政府卖地条款,正细细的看,忽有人敲门。

林玉婵站起来,笑道:“容先生。”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容闳让自己的随从等在门外,也不理那太平绅士,兴致勃勃跨进事务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