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4页

过了好一会儿,冯进珂才道:“我一个武将,不便对国事指手画脚。不过朝中司空郭元为与我交好,这事儿我与他说说。若是他认为有理,上书进言陛下,必能奏效。”

赵匡胤听罢,起身道:“大恩不敢忘。冯将军军务繁忙,末将便不多叨扰了。”

……果然不多久,北汉主就明确拒绝了交出赵匡胤的事。并且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理由,说是大周的武将受到了不公的对待,到北汉来,朝廷随时诚意款待云云。

……

周朝廷出主意的人是魏仁溥。东京得到消息,又一次在谈判上失败;不过朝廷再一次采用了老办法(耍流氓),谈不赢就要动手。

魏仁溥进言皇帝,趁议和不成,马上对北汉开战!

魏仁溥道:“此时便意图一举灭掉北汉,准备尚不充分,时机尚不成熟。但可先对北汉进行袭扰、试探,攻打蚕食其边境。此战的动静不能太小,咱们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袭扰,而是试图吸引辽军来援。”

他回顾诸重臣,似乎已经忘掉了被北汉国拒绝和谈的不快,侃侃而谈,“北汉举国也就几万兵力,精锐不过两三万。我朝只要一支偏师出辽州,虚张声势,作势要大举进攻晋阳;北汉必请辽军来援。

辽军远道而来,一到晋阳,大周军便撤出北汉国。南撤观望,疲劳消耗辽军和北汉国力。为将来攻取晋阳做好准备。”

郭绍听罢觉得颇有道理,反正暂时还没把握一战攻下晋阳;和北汉进行拉锯袭扰的战争也是利大于弊。因为大周的国力远超北汉,最不怕与北汉消耗,正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。

郭绍顿时就问:“尔等以为,调动哪些兵马妥当?”

魏仁溥最近很积极出谋划策,当下又拜道:“得要一股精锐,尚能在野战时保有优势。驻相州的龙捷军张光翰部,有精兵两万;另外新任昭义军节度使慕容延钊,手里有镇兵、淮南感德军数万之众,可调动一部人马为援。”

郭绍心里又想着授权给谁来主持此战,乍一想,侍卫司厢都指挥使张光翰、或昭义军节度使慕容延钊都可以胜任。但郭绍一时间想起了另一个人:符昭序。

河北的近况,没有大战。符昭序去河北部署兵力后,辽军应该不愿意在此时与大周军决战,迟早退走;郭绍就等他的奏报。

只不过河北那里的功劳,仍然不够提升符昭序的军功。

第五百三十一章 不愿回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