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0页

张辅看了一眼大堂下面的其他人,神秘地悄悄说道:“宁王可得赶紧去对付了,南昌城的纰漏最大!”

柳升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,抱拳道:“末将必死守此城,以报皇恩!”

张辅附和了一声,心中顿时感慨万千:他娘的,这朝廷还有真正可靠的人吗?

阳武侯薛禄应该最可靠,那厮为了再次领兵、杀了瞿能全家;一旦大势已定之时,薛禄怕是再怎么讨饶都没用!张辅觉得自己要是薛禄,也一定会顽抗到底,至少不必先背上叛将的骂名、后被屈辱地杀死!

谭忠也应该不会投降。最重要的不是谭忠与薛禄关系好;而是谭忠的兄弟谭清,参与了当今圣上登基的那些事,所以谭清很得信任,在圣上登基之初、他便被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。

张辅还听说,早在“靖难之役”中,谭家就已经投靠当今皇后张氏了。

张辅又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柳升,心道:大伙儿全是“靖难之役”过来的人,都是甚么底细、谁不知道?

第五百五十一章 开门的人

不觉之间已到腊月,永乐六年(洪熙元年)最后一个月悄然来临;朱高煦发动“伐罪之役”的第二个年头,也快结束了。

朱高煦记得,去年冬天他是在四川布政使司度过的,而今年冬天却在湖广了。

地处南方的湖广省,冬天照样寒冷,与四川比起来、风还大。中军行辕院子里的中堂大门关着,却时不时从门缝里灌进来一阵冷风,叫人冷不丁能打一个寒颤。

当此之时,瞿能的人马、以及盛庸平安之前麾下的军队,汉王军各路主力已陆续接近衡州城。

因为张辅迟迟没有回信,让朱高煦的劝降书如同石沉大海;于是在中军大堂里,朱高煦与几个大将对接下来的决策有些分歧。

平安说道:“王爷,末将以为张辅不可能投降!若是‘平汉大将军’也会投降,那伪朝真是太好笑了,怕是要被世人戏谑一千年!”

“嗯……”朱高煦习惯性地发出一个声音,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,仍旧坐在上面的椅子上没动弹。

侯海朝朱高煦这边看了一眼,似乎感觉到汉王不太赞同平安;侯海马上便直了一下腰,转头对平安说道:“当年李景隆还是‘平燕大将军’哩!不照样打开了京师城门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