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5页

朱高煦心头顿时不高兴了,他提起朱笔,便在夏元吉的奏章上写了起来:沈家聘礼之中,盐引改为其它财物。

他写罢,“啪”地一声把奏章扔在了桌案上,对侯显道:“你看看朕的批复,再告诉司礼监的人。”

侯显小心翼翼地捧起奏章,不断点头道:“奴婢遵旨,奴婢遵旨!”他看了一眼奏章,脸色顿时煞白,悄悄拿袖子揩了一下额头。

朱高煦又道:“赵王府逃跑的宦官黄俨,确实在鞑靼人那边。朕可以叫三法司发悬殊榜,必定有鞑靼人图利,把黄俨给逮回来。”

侯显扑通跪伏在地,磕头道:“那黄俨牵涉代王府谋逆案,此贼生死,全凭皇爷之意。皇爷继位之后,仍信任重用奴婢等,大恩如同再生父母,奴婢等肝脑涂地、也不能报皇恩于万一!奴婢绝不敢有私,此生誓忠心于皇爷!”

朱高煦沉住了气,说道:“朕也相信,你们能明白轻重。起来罢。”

“谢皇爷恩典。”侯显道。

朱高煦缓下口气,好言道:“之前海船已建造了几百艘,造船、训练耗费糜大,出海之事必定不能半途而废。不过朕会改变一些方略,此后必定还要选真正忠心的太监为使节,继续此事。”

侯显道:“皇爷英明!”

第七百零七章 掩耳盗铃

中午之前,朱高煦一直呆在柔仪殿,没出门半步。其间,他也没再见到安南国王后陈氏。

整个上午朱高煦都在看近期的奏章,但大多奏章、他并没有批阅,而是转交给内阁处理;饶是如此,也花费了半天的时间。

还有另一本外藩使臣的奏章,让朱高煦重视。日本国遣使送来的报丧文书,署名是“日本国世子源义持”,内容是奏报他的父亲源义满辞世的消息。

源义满(足利义满)曾接受大明建文帝册封“日本国王”,通过朝贡的方式,对大明进行勘合贸易。

(所谓勘合贸易,朱高煦理解为一种带有政治色彩的官方贸易。便是日本国遣使与商人到京师朝贡,朝廷再恩赐商人需要的货物,并发放执照签证;持有签证的曰本商人进口货物,被日本国政府承认合法。但是周期很长,日本国对明朝勘合贸易,规定周期为十年。)

因为两国来往较少,所以朝廷公文对日本国的记录,远远比不上朝鲜国那么详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