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0页

或因妙锦是后宫女子,牵涉的势力比较少,朱高煦说起话来、就比较放纵随意。他又径直说道:“人类最奇妙的发明,便是奴役同类,并且总能给自己找到道德的理由。

站在一国之君的立场上,朕认为百姓们的收成、经营所得,以及对外藩的掠夺所获,是一种生产力。而国内制度是一种生产关系,是瓜分收获的一种分配、谁多谁寡的事情。

朕还不知道,怎么让多寡的问题更加公平合理;但至少要避免另一种事,别国跑来瓜分咱们的获得。所以工匠技术、善于学习、武力提升,朕认为都十分重要。”

朱高煦有他仅有的中学知识,当然也记得课本对近代中国的叙述:帝国主义殖民者、封建统治者一起剥削劳动人民,让人民生活在血泪水火之中。他就是从这些简单知识的基础上,自己思索构建的观点。

妙锦似乎没听太懂,犹自思索了一会儿,便道:“大臣们必定会反对。”

朱高煦点头道:“妙锦说得对。所以说,步子大了,容易扯着蛋。”

妙锦愣了一下,脸立刻变红,白了朱高煦一眼。

就在这时,宦官走进来躬身道:“皇爷,大臣们都到了,在斜廊上哩。”

“叫他们进来。”朱高煦道。

宦官道:“奴婢遵旨。”

不多时,一众文武便陆续走了进来,大伙儿面向御案方向叩拜行礼,有人在话里还提到了贵妃。

此情此景不是第一次,但朱高煦隐隐嗅到了紧张的意味。

大伙儿起身之后,解缙似乎迫不及待就站了出来,说道:“太祖有祖训,后宫及宦官不得干政!今日君臣议政,为何贵妃会在此地?”

众臣纷纷侧目,大多的眼神看起来、似乎在嘲弄解缙不识时务。果然鄂国公平安马上就开口道:“‘伐罪之役’中,贵妃常在中军大帐,有何不可?”

朱高煦道:“这里是乾清宫(后宫),贵妃是可以来的。王贵是宦官,不也常在东暖阁?他还会去奉天殿大朝。何况贵妃并未干政,只是旁听记录朕的言语,以便教导皇子。”

解缙听罢似乎认可了这样的解释,他又说起了奏章里的主张:“圣上以《荀子》中‘假物’二字定名衙署,可是要崇荀子之说?大明开国以来,以理学教化天下,人心向化,国家安宁。圣上不可不察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