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1页

黎利点头道:“刘使君趁启程之前,去多歇一阵罢。”

刘鸣抱拳执礼告辞。

他回到先前的房间里,在一条凳子上坐下来。房间里有桌子、还有纸墨,但他没有写字。刘鸣的随从已经死完了,周围全是安南人,他心中想的事、怕只有装在心里才安全。

这两天发生的事,实在是扑簌迷离,刘鸣一时半会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。但不管怎样,只有先到了东关(明朝给河内取的名字),到了明军控制的地区再说。

第七百二十九章 和平的意愿

从清化到东关,路程只有三百余里。刘鸣辗转到了东关(升龙),先见到了驻安南国明军首领、安南都督府副都督黄中,后来又找到了在东关做官的安南人阮智等。

不两日,刘鸣、黄中都写了奏章,驻东升的锦衣卫北司武将、守御司北署武将也写了奏章;各方一起描述了安南国发生的事,以及各自的看法。都督府遂派信使,以八百里加急、将急报先行送去京师……

六月,京师酷热难当。

白天艳阳高照的时辰,朱高煦几乎不出门,他选择了柔仪殿办公、这里更宽敞通风。今日的奏章,在早上已经送过来了;可这时太监王贵在殿门外,又拿到了通政司的一份东西进来。安南都督府的印。

朱高煦等王贵拆开,拿出里面的奏章看了一遍。

毫无征兆,“砰”地一声响!朱高煦忽然一拳打在了大桌案上,上面堆着的奏章案牍一下子被震塌了。

王贵吓了一跳,忙“扑通”跪伏到了旁边,周围的官吏、宫人更是吓得不轻。大案旁边的妙锦也吃了一惊,提着笔、抬起头看着朱高煦。

炎热的气氛与恼羞的怒火、让朱高煦的脸变红了,他的拳头握得很紧,指节已经发白。

“朕送去的,是和平的意愿!”朱高煦气得不轻,脸上火辣辣的、好像刚被扇了巴掌的感觉,他忍不住说了这样一句话。

王贵听到朱高煦说话,急忙开口道:“皇爷定要顾惜着龙体。那陈季扩敬酒不吃吃罚酒,皇爷必会荡平了他。”

妙锦的眼睛正看着朱高煦手边的奏章,朱高煦便把刘鸣的那份奏章递了过去,问道:“朕的所作所为,看起来很好欺辱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