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4页

张辅抱拳道:“圣上英明神武,臣谨遵旨意。”

朱高煦道:“下令安南都督府、将士、文官、宦官,立刻停止在安南国劫掠阉割男童,禁止强夺民女,禁止向宫中进献安南珠宝,禁止无秩序的抢劫。违抗者,照大明律严惩!”

众臣执礼领命,翰林院的胡广禀奏,将把今日决策的事写成圣旨、让皇帝御览。

就在这时,柳升再次出列并作揖道:“陈季扩麾下叛军,盘踞在清化城,起兵的老巢在其西南面不远的乂安。臣请京营精锐五千、卫所军一万,携带火器粮秣,坐船从马江登陆,直取清化、乂安!”

朱高煦听罢,埋头看桌案上的大地图。

周围的文武小声议论了一阵,这时张辅劝道:“官军已占有东关(河内)及北面大片地方,大军从东关出击、进可攻退可守,柳将军何必冒险去南面、变成一股孤军?”

张辅的言论,确实是比较稳妥的说法。

此时的大规模军事行动,还是以陆路为主,更加可靠。所以陆地接壤的朝鲜国已经调整国策,尽量与中原交好,不然要引发战争;而安南国则不止一次受到中原王朝的武力干涉。只有曰本国孤悬海外,一直对中原不怎么买账,便是因为没有陆路相通的进军路线。

可是朱高煦听到柳升的大胆设想,顿时便不禁产生了很大的兴趣。因为用海军实现兵力投送,这是一种战略性的进步;既然柳升主动想去尝试,朱高煦一时间动心了。

然而当年元军有前车之鉴,元军想用海船向曰本国投送兵力的失败、不能不算是一个教训。朱高煦想到这里,便不愿马上拍脑门决定。

他说道:“容后再议。”

大臣们纷纷叩拜谢恩,退出了柔仪殿正殿。

朱高煦又派曹福去请来王后陈氏,向陈氏告知、官军要进军安南的决策。并让陈正元回国,继承王位、兼领安南都督府都督一职。

他早已谋划好、有关安南国的战后统治策略。便是扶持亲近朝廷的安南国宗室、自行统治本国;朝廷则在安南国驻扎一部分军队,一来保障朝廷扶持的国王权力,二来可以左右安南国国策。

驻军人马的兵权在安南都督府。都督由安南国国王兼领,名义上国王好像同时统率驻扎的明军,以便减少安南人的抗拒心理;而实际兵权,则由副都督等一众汉人文武掌握。

朱高煦认为“交趾郡”自五代十国时期脱离中原之后,自立的时间太长了,当地还有各种势力。如果朝廷想通过直接占领、移民军户等方式开发,仿照辽东策略,恐怕平叛的代价太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