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3页

大清药丸 南方赤火 1264 字 2022-10-18

只能靠博雅这种小公司,徐建寅这种小人物,一点点地替它摸索试错,帮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之道。

作为制造局督办,容闳早早就被一群“同僚”拉走,到新挖出的水池去赏锦鲤。好容易脱身回来,两位客人已经在厂房别处参观上了。

“咦……这是什么?”林玉婵忽然注意到一个新辟的院落,“书院?厂房里怎么有书院!”

“啊哈哈,被你们发现啦。”容闳得意介绍,“这是我和几位朋友奏请设立的翻译馆!专门译介西方科技书籍的!”

容闳自己受过西方最杰出的高等教育,深以为傲,反观中国,孔孟儒学让整个社会原地踏步,他急在心上。

因此他早有宏志,要让中国孩童接受西方教育,一扫大清国之颓废面貌。

曾国藩赏识他、给他官位,最初目的是让他兴办洋务军工。但容闳不忘初心,时常夹带私货,奏请设立个西式学校、书院之类,普及科学教育。

办洋务处处缺银子,况且又是高投资、回报周期长的教育事业。他那点“私货”少有人理会。

这次好不容易借江南制造局的东风,容闳做了督办,手中总算有点权。别人有了权,寻思的是吃拿卡要挣外快,他有了权,第一时间圈了一块地,打算做他的教育实验田。

不过还是阻力重重。最后“书院”没开成,“留学预备班”也没人支持,磕磕绊绊退了一步又一步,开出来一个“翻译馆”,翻译一些西方科学著作,譬如物理化学之类,勉强能跟“造枪炮”沾边,能蹭上洋务的经费。

翻译馆里暂时没什么人,只有几个容闳相识的洋教士、洋学者,个个执笔,摇头晃脑,认真码字。

林玉婵还在参观呢,徐建寅已经飞奔到那一柜子英文德文原版书,如获至宝地翻着里面的图,很快就跟英国学者傅兰雅聊了起来。

林玉婵忽然想到什么,脱口说:“建寅父子刚刚脱离安庆内军械所,现在待业!”

当然严格来讲,此时的学者也没有所谓“待业”的说法。就算暂时没人雇请,也不会荒废学问,而是自己在家著书立说。

不过,江南制造局的经费充足,肯定不会亏他们的!

徐建寅也心头痒痒,问了这里的薪资水准,大为赞叹。